在我們開始高度重視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工藝技術水平的同時,這一產業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和改善也不容忽視,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更多的再生金屬企業能夠“吃飽”。目前,我國再生金屬產業的生產原料1/3來自國內,而2/3的生產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但國際市場上對廢銅、廢鋁的爭奪激烈,除了越南和馬來西亞外,印度已經成為我們強大的對手。在我們與對手的競爭中,金屬廢料進口環節稅成為我們最大的軟肋。據介紹,為爭奪國際市場的金屬廢料,印度對廢銅征收的關稅為5%,廢鋁的關稅為零,均沒有增值稅,而我國對廢銅和廢鋁則要征收17%的增值稅。業內人士認為,為提高我國進口國際廢金屬的競爭力,我國應該對廢金屬進口實行即征即退的政策。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金屬廢料進口國,印度則位居第二。據權威人士分析,在金屬廢料進口環節稅高于對手的情況下,我國之所以能夠仍然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再生金屬行業從業人員的勤奮、悟性和工資水平密不可分,即我們擁有人力資本上的優勢。不過,由于近兩年我國再生金屬行業工人的工資水平普遍提高,我國在工資水平上的競爭優勢已經開始弱化。坦率地說,再生金屬行業工人的收入提高是大勢所趨,以低工資維持的所謂人力成本優勢,只能存在于行業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當整個再生金屬行業開始從原始資本積累向產業升級的新階段邁進時,工人工資不斷提高,人力成本逐漸加大無疑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再生金屬行業要實現更好的發展,未來的著力點只能在于兩點:一是通過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參與研究開發先進的創新技術,并通過聯盟平臺加快產學研合作,進行技術推廣,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為整個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對于已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包括再生金屬行業在內的節能環保產業,國家從產業政策上應予以大力支持,而對于再生金屬行業而言,目前最為有效且切實可行的支持就是改變現行的廢金屬進口環節稅,提高我國再生金屬企業在國際廢料市場上購買原料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