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而為 追光前行
——致2020屆畢業生
親愛的同學們: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
同學們,親身經歷疫情,以及疫情期間所激發的觀察、思考和實踐,將成為你們人生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義將在你們日后直面人生的復雜考驗時逐漸釋放與回應。在今天疫情仍沒有結束,你們已經背起行囊,將要乘風破浪、揚帆啟航之際,與同學們分享幾點感悟和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在塑造文明生活的道路上循道而為、追光前行。人來源于自然又復歸于自然,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大自然之子,敬畏自然,呵護環境、珍重生命,尊重自然規律與法則是人類文明題中應有之義。2020年新冠病毒的爆發及流行,不僅是地緣政治競爭、國際秩序重組的重要事件,而且必將作為人類文明反思的標志性事件而載入史冊。因此,作為將要踏入社會的聊大學子,你們必須也應當對人類的未來、人民的福祉、人生的航向進行深入地思考。在今年的畢業生中,有20余名來自大學生綠野協會的志愿者群體,你們四年來多次獲得國家級生態環保項目資助,獲得多項獎勵,足跡遍布祖國各地。大家要以你們為榜樣,智慧地開啟生命新模式,以實際行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社會和諧共享、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身心和諧安頓,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
二是敬畏國家、敬畏民族,在肩負新使命的道路上循道而為、追光前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場新冠疫情,是考驗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試金石”,也是不同社會制度比照的一面鏡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向世界宣示了什么是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中國擔當,也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增強了“四個意識”。特別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你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事業與人生?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盡管你們的人生目標和選擇會有所差異,但以國家至上、以人民為先的情懷應是相同的。希望大家立為國奉獻之志,樹為民服務之愿,不囿于一時之得失、不計較一己之短長,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自己的偉大夢想。就在你們中間,130余名同學加入西部計劃志愿者行列,立志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至此我校西部計劃志愿者總數已超過1260人。同學們,聊城大學將以你們為榮,說到底一所大學的真正價值,就是要以其學生畢業后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的貢獻為衡量準繩。
三是敬畏英雄、敬畏平凡,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循道而為、追光前行。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笨挂咧飞希S多“為眾人抱薪者”的事跡令人震撼和感動,鐘南山、李蘭娟、張定宇、張文宏……是這個時代值得敬畏的英雄!還有無數個“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的志愿者、奉獻者、“逆行者”等平凡人物,他們同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聊大學子沒有猶豫和退卻,大家各出所學、各盡所知,在街道、在社區、在村口擔任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與建設,守護父老鄉親的健康;通過自媒體,在海內外為祖國發聲,為疫情嚴重地區捐資捐物,涌現出許多舍小為大、舍家為國的感人事跡,聊大人的家國情懷在奮戰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現和詮釋。英雄與平凡、他們與我們,共同繪就了一幅“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壯美畫卷,這些觸動人心的經歷和瞬間,讓我們更加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和生于斯長于斯的人民,讓我們更加明晰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也啟迪我們要永遠做平凡歲月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護燈人”。
四是敬畏知識、敬畏科學,在創新登攀的道路上循道而為、追光前行。畢業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想必同學們已經關注到,聊大的深造率2019年在全國高校排名第9位,今年你們又創造出20個宿舍考研大滿貫的輝煌紀錄;截至目前,“國家優青”獲得者中10人本科畢業于聊城大學,全國高校排名第53位。在這組數字的背后,是聊大人勇于登攀、孜孜矻矻的辛勤汗水,彰顯著聊大人“尚學奮進”“求實創新”“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薪火相傳的精神傳統。同學們要時刻明了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做學問、求真理必須秉持社會良知與職業操守,要把文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用于人類文明薪火的傳承、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實踐中。
同學們,請珍藏這段特殊時光的磨礪和饋贈吧,將它與母校的祝福一并裝入行囊,奔向遠方!待到“疫”過天晴,母校將敞開懷抱,迎接你們的凱旋!
校黨委書記 馬春林 校長 王昭風
大道在心里,就不怕路在遠方光明在眼前,就不怕暫時的沉寂和黑暗奔涌吧,聊大后浪帶著母校的殷切囑托循道向光,勇往直前直到你的腳印匯成前路直到你的背影也在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