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之后,“多肉日記”又延伸開展了舊物手工大賽,舊物改造的形式,提高資源再利用率,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美麗中國——光影中的綠水與青山”攝影大賽活動也收到了來自139名參賽者的317份作品,作品的拍攝地點覆蓋了祖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69.8萬次。
環化學院的小記者們則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對20位環保人進行采訪,聆聽他們的志愿活動和科創實踐戰“疫”記。他們分別以青年學生、環保職業人、科研工作者、黨員干部、企業人員等不同的身份,講述了在擔任志愿者、在研制抗疫新藥、在“雷神山”建設一線、在指揮醫廢處置、在提供環評、在監測水源過程中的動人事跡。這份《守護山河——環保人的戰“疫”記采訪實錄》也被永久留存了下來。
環保也可以和文創相結合。在“袋代相傳——繪出神奇壯麗的自然”文創活動中,來自社區、材料、通信、管理等5個學院的24名入圍創作者以卡通繪畫、書法文字廣告宣傳、手工制作和風景描繪等多種形式,巧手繪制了各具特色的創意作品,用自己的方式表白地球。
環保更可以和科創相結合。6月6日至6月12日,在“科創實踐——用專業力量助力環保”活動板塊開展期間,上大學子們積極踐行科技創新,以“學研實踐”相融合,將環保創意轉化成環保產品。參與者的科創項目經過半年的孵化,已獲一項專利,另有一項專利和版權正在登記。其中有兩個項目分獲全國環保創意大賽第五和第七的歷史最好成績。從垃圾袋到奶茶杯,從垃圾桶的分布建議到分類知識宣傳形象,環化學子在科創中,潛心鉆研,追夢篤行,以環保創意實現自身價值。
以“行動起來,用青春力量守衛人與自然”為主題,本屆環保節由上海大學后勤保障部、研究生工作部、學生工作辦公室、校團委、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五部門聯動,上海復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專業贊助,以視頻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三大媒體創新搭建了一個環保平臺。“多肉計劃”“美麗中國”“節能減排”“袋代相傳”“守護山河”“‘綠漾’課堂”“科創實踐”等系列活動貫穿了春季學期。1個學期、7大活動、5000人次參與到了這場云端綠色戰“疫”環保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