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橹最新亚洲地址在线播放/狠狠色 综合色区/极品丝袜高跟91极品系列/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天天潔環保網
 
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貴在真抓實干
 
來源:農民日報        發稿時間:2010-05-13 10:14:03        發稿編輯:影子
  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省高要市日前啟動城鄉環境衛生“四有一無”活動,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建立城鄉垃圾處理網絡系統,構建城鄉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提升城鄉形象。這則新聞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示。

  何謂“四有一無”?據介紹,

“四有”即有一批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垃圾屋或桶、垃圾收集點、垃圾中轉站和垃圾處理場),有一支專業環境衛生保潔隊伍,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鄉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系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一無”即鎮城區、農村村內和周邊,轄區內主要道路兩側,鎮城區主要河道、水體及岸邊無暴露垃圾、陳舊垃圾。不難發現,這里的“四要”主要指的是方式方法,而“一無”指的是要實現的目標。“四有一無”實實在在,通俗易懂。由此所建立城鄉垃圾收集處理網絡系統,貼近實際,既注重完善硬件設施,也注重軟件機制建設;既注重財政投入,更注重在系統的操作規范化、運行流程化、細節銜接化等方面下功夫。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增強垃圾處理的可行性與目標的實現性。而且,滲透于其中的創新精神,蘊含在其中的執政智慧,對于其他地方如何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尤其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零溪鎮象鼻嘴村黨支部書記向平華代表呼吁,近年來農村的環境問題已十分突出,農村不應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據專家估算,全國有8億多農民,即使有1億多在外打工,常住人口也有6億多,每天產生的各種生活生產垃圾數量驚人。這些垃圾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進而通過這一環境鏈條危及農村耕地安全。專家的估算從一個角度印證了向代表的呼吁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應當看到的是,總體來看,在農村,環保管理機制相對薄弱,環保形勢嚴峻。其中,垃圾處理已成為困擾農村環境整治的頑疾。

  農村垃圾處理是關系民生的一個大問題,農村垃圾處理理應是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服務之一。但這不等于說,只要政府大把花錢,難題便可迎刃而解。事實上,妥善處理農村垃圾,不僅是政府要舍得財政“出錢”,更要解決好“錢花得不少”但“事辦得不好”等矛盾問題。否則,再多的資金恐怕也會填進“無底洞”。更何況,財政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即使經濟發達地區也不可能達到“按需分配”的地步。

  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能否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發揮應有的效率,這是對各地政府執政理念、能力和水平的考驗與挑戰。在這方面,高要市無疑是帶了個好頭。報道說,高要市實行一月一考評,由市委、市政府投入700萬元,對各鎮(街道)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行月扶持和年終獎勵。他們還將環境衛生整治結果納入市、鎮兩級落實科學發展觀政績考核內容,對一年累計兩次月考核排名末位、且未達到月達標分值的,取消鎮(街道)該項工作的月度獎勵和年終獎勵。記者在該市回龍鎮采訪時發現,自從建立垃圾收集處理系統以來,以往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和蒼蠅飛舞的景象不見了,換來的是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如畫般的風景。該鎮的群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垃圾有人管有人理,全鎮的衛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喜人的成果正是城鄉垃圾處理系統卓有成效的證明。

  就建立和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網絡系統而言,高要市的做法至少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點啟示:首先,充分認識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注重發揮考核評價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使得目標任務變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責任明確。在此基礎上狠抓落實,從而,事半功倍,保障整個垃圾處理工作順利進行;其次,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要“把胡蘿卜和大棒結合起來”,尤其是瞄準薄弱部位,注重激發“后進”變“先進”,拉長“短板”環節;通過強化公平競爭,調動各單位的積極性,實現“少花錢、多辦事”;再次,以往的歷史經驗告訴人們,很多好想法僅僅靠提倡還不行。由于缺乏制度保證,往往在此時開了個好頭,在彼時卻無法劃上圓滿的句號。高要市打造農村垃圾處理網絡系統之舉帶給我們的有益啟示是: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需要“好機制”來保障,上級政府既要舍得投入,更要善于開動腦筋,創新機制——這是改變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現狀關鍵中的關鍵。

  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但現實看來,對于農村垃圾處理,很多地方還是在嘴上空喊,卻并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有的做表面文章,只想應付了事……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任重道遠。筆者希望廣東省高要市建立和完善農村垃圾處理網絡系統之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更期盼此舉能產生漣漪效應,在更大范圍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