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袋收費垃圾越扔越少
來源:網易 發稿時間:2010-05-13 10:45:15 發稿編輯:幻境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臺北市政府環保局顧志康先生告訴記者,為減少生活垃圾產量,臺北實施了嚴格的垃圾分類和垃圾費“隨袋征收”等有效舉措。
1996年臺北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動,培養民眾形成定點送交垃圾的理念和習慣。2000年,推出垃圾處理費“隨袋征收”辦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費垃圾袋,除了不收費的廚余垃圾,別的垃圾,扔得越多收費越高。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紙、塑料、玻璃、易拉罐、舊衣服、廢電池、舊家電等,都可以免費送交,前提是必須分類。
他說,
講解員林春霞告訴記者,在臺北,一輛輛垃圾車每晚會定點在大街小巷穿梭。她和鄰居們一聽到動聽的《致愛麗絲》樂聲,就拿著理好的一包包垃圾去送交。垃圾車不同時間會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錯過一趟也不要緊,過兩個小時,垃圾可以交到另一個地方去,都不遠。廚余垃圾和收費垃圾每天都可交,其他則根據日程表回收。
一開始市民也覺得麻煩:居住小區沒有垃圾桶,扔垃圾必須定時定點!但時間一長就習慣了,垃圾也越扔越少。一戶家庭月均垃圾費,從最初的150元新臺幣(合30元人民幣)降到現在的50元新臺幣(合10元人民幣)。
“如果有人把收費垃圾混在可回收垃圾和廚余垃圾里怎么辦?”記者問。“有稽查員監督,其他居民也會舉報。”林春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