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設于三道茶苑的“你說話吧”討論現場,近30位市民、網友,與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一道,就“你愿意做監督員嗎?”這個話題暢所欲言,為環保工作獻計獻策,氣氛十分熱烈。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沙晚報50周年慶前夜舉行的這期“你說話吧”,我們收到了眾多“話友”對晚報的真誠祝福。來日方長,我們惟一所能做的,就是將這份祝福銘記在心,作為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6月30日,設在三道茶苑的第24期“你說話吧”現場,大家就是否愿當社區環保監督員的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本版圖片均為 余志雄 攝
A 派觀點
居民當社區環保監督員,監督會更直接、更到位、更有效!
何芳(湘雅社區居民)小區周圍的油煙、噪音、光污染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有人說,嬰兒般的睡眠最甜,但我的細伢子,睡眠卻已經被環境改變成了成人式的了,晚上總吵著說睡不著,讓我們憂心吶!迫切希望相關部門在解決擾民污染上下功夫。當然,如果有需要,我也是非常愿意為環保事業盡力的。
一線風(網友)我從事社區工作多年,對噪音這東西真的是好恨咧!有個蔣大娘,正好和一家歌廳打隔壁,她的屋子長期被鬧得咚咚作響,沒辦法,她只好成天抽條凳子在街道上坐著。我受害也不淺,對面的歌廳大門對著我屋里開,空調熱氣對著我屋里放,我是辦法想盡了,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唉,現在生活變好了,卻被噪音干擾了,這真的是:腳不打水,水打腳!其實,環保工作和衛生工作一樣,需要全民參與,不能光靠政府。讓社區居民當環保監督員,思路就非常好,我舉雙手贊成,如果要我當,我一定干。我還希望環保部門更多地關注設在背街小巷的娛樂場所的噪音污染問題。
汪治斌(火車站社區居民)我挨著火車站的乘務員公寓住了20多年,以前排油煙的煙囪,已改成了大功率的排風扇,離我家窗戶不到20米,對我的危害太大了。我們的窗戶長年不能開,窗臺的油漬連清潔劑都清除不掉。雖然我不懂得怎么檢測排污量,但我可以斷定它肯定是超標的,我向污染源單位,職能部門多次反映,都未能解決問題。到底誰來管理這事,我搞不明白,希望有社區環保監督員后,就能及時把情況反映上去,為自己說話。
石愛偉(湘華集團員工)我人微言輕,卻熱心公益事業。目前,我是省消協、質量監督局的監督員,幾乎成為了聽證專業戶。我覺得,應該聘請有責任心、熱愛環保的、品德高尚的、愿為市民服務的有識之士當社區環保監督員,這可以是毛遂自薦、也可以讓社區居委員推薦。在制度上,我們應該實行“輪換制”,時期是一年,避免時間長了交情出來了,難辦事!
柏紅越(航天社區居民)社會上需要解決的深層次的矛盾很多。社區環保監督員管不管用,現在還看不出來,但社區環保監督員能讓環保理念滲透到小區、家庭,讓更多的公眾關注環保并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
Jfjk(網友)百姓的事,百姓議,百姓管。雖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創舉,但這一做法很好,能解決許多噪音擾民問題。Redcow(網友)這是個造福子孫的好路子,有機會的話,我愿意參與!
俊衣(網友)社區環保監督員就是人民群眾的“眼睛”。今后,只要哪家企業膽敢再排污,哪個地方膽敢再破壞生態、膽敢擾民,我們就應該毫不留情地堅決斬斷污染環境的黑手。
朝暉(網友)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責任,是每個人的義務,不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容忍自己的生活環境受到污染,更不能接受生活空間受到擾亂。我們希望這樣的“環保偵探”越來越多,使擾民、污染企業望而生畏!
沙恭噠羅(網友)有了監督員,便有了“眼線”,將污染企業置于嚴密的監視之下。
李忠(樹木嶺居民)做環保監督員是市民的義務,雖然環保與經濟效益有一些沖突,但還是可以協調。如果我有機會,我會嘗試當監督員。
龔道學(金科園社區居民)我曾在部隊當過防化兵,在環境保護方面感觸很深,復員時,就很想到環保部門去。退休后,如果聘我為社區環保監督員,奉獻余熱,我會很樂意。
曾憲邦(施家港社區居民)環保事業是為子孫造福的事業,我愿意做一個義務的社區環保監督員。當然,我們不要讓監督員掛空擋,也要賦予一定的權利,以便行使有效的監督。
萬里雪飄(網友)環保監督就像是動態的監測站,隨時監控著污染源的排放。
譚興湘(太平街社區居民)以前居民受到噪聲干擾,出來制止有時還遭白眼,如果做了社區環保監督員,就可以理直氣壯的維護自己和周邊居民的權益了。
觀月(網友)其實,現代社會人人都是環保監督員,只要看到有人、有企業破壞環境,就應該大膽站出來,仗義執言!
蘇小珊(仰天湖社區)社區的環保是每個人的責任,業主和居民應該相互協商、諒解。環保部門要加強宣傳,把環保工作延伸到社區、家庭及個人。
小滿(星沙之聲主持人)這一期電臺的“你說話吧”,聽眾很關注。星期四,我們請了兩位剛上崗的社區環保監督員做嘉賓,回答了聽眾提出的怎樣成為環保監督員、環保監督員是否應該培訓、遇到不合作的情況如何處理等問題。星期五,我們請到了長沙晚報時政部副主任羅慶龍,他給聽眾描述了當時聽證會的一些情況。總的來看,市民投身環保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他們大都是愿意擔當這樣的角色。
周文(長沙市環保局副局長)環境保護是一個大的概念,它的行政和執法權利,不落在環保局一家。我們的投訴方式是非常暢通的,可以撥打12369或4119262進行投訴。其實每一個人都是環保監督員,《憲法》和《環保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每個公民都有權舉報環境違法行為。我們的社區環保監督員,定位就在社區,他不同于其他部門的監督員。這次,選出的5位監督員,都是住在華天附近的居民,由社區推薦,經區環保局審查。下次我們將要成立志愿者協會、社區環保協會等民間環境保護維權組織,通過這樣的維權組織產生社區環境監督員。至于監督員的意見管不管用,只要合理合法的意見都管用;監督員的立場堅定不堅定,我們憑運行機制來解決問題。今后城市管理和環保工作的重心將向社區轉移,積極探索社區的管理模式,這次聘請社區環保監督員就是我們的一次探索。
B 派觀點
社區環保監督員只是“眼線”,改善城市環保狀況,關鍵靠職能部門認真處理投訴,依法行政。否則,監督將流于形式!
愉君(網友)社區環保監督員剛開始監督時,會有“新鮮”感,時間稍長,是否會產生職業“疲勞”,逐漸敷衍了事,出現所謂“貓鼠同窩”的情況?我只是丑話說在先,絕無貶低社區環保監督員的意思。
思凡(網友)只要是保護環境的舉措,國人都會支持。但選聘市民為社區環保監督員加強環境保護,其長久效果會如何,令人放心不下!
沈明明(便河邊社區居民)社會監督員只有發牢騷的權、說話的權,社會監督員能不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關鍵還是在于部門是否重視,如果相關部門不重視,所謂的監督員也就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需要一個長效管理機制,各職能部門著力從源頭把關,不能走過場。
滄浪之水(網友)請監督員來監督社區環保雖然是一劑“良藥”,但并非“包治百病”,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地探索出多種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法,從源頭上遏制住污染源。
胡子郎(網友)我的觀點很明確,不愿意當所謂的社區環保監督員。一來不想成為新聞媒體對某個部門報道的工具;二來不想成為這些職能部門在年終總結政績中所提起的一個數據。我認為,職能部門不要搞一些華而不實的事情,而應逐步完善投訴機制、監督機制,多做實事。依我看,社區環保監督員就像個花架子,有名無實!
崔啟明(東郡社區居民)我是帶著情緒來的,真是太氣憤了!我住的對面就是建設工地,每天塵土鋪天蓋地,施工噪音震天動地,4盞探照燈照得夜如白晝,讓我們不堪忍受,受折磨咧!前段時間,我們沒去管它,后來,施工隊竟然得寸進尺,抄近路把渣土車開進我們小區來了,進進出出如入無人之境,像這種情況,我們投訴、協商都解決不了問題。我認為,這類事情關鍵要職能部門以強力手段來執法,我不看好這個環保監督員,有責無權,顯得軟弱。
獨眼狼(網友)對001排污許可證,我是怎么也琢磨不透。既然是污染,那還允許?不知這證,頂什么用!我是不看好這個環保監督員。環保部門組織群眾力量來解決問題,如果只是讓群眾當個“眼線”,那么大可不必特指定哪幾位是監督員,因為人人都是環保監督員。再說,存在了監督員,我還擔心出現相關部門重視監督員反映的情況而輕視其他群眾舉報的問題。我認為,環保部門只要做到條條投訴有受理、有落實,條條建議有答復,就能搞好環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