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畫報11月20日報道 一次性汽水杯和白色塑料簡易餐具一向是景區中最讓園區管理者頭痛的垃圾。不過現在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它們接受了一點改造,一個生物組織為這些“咖啡館垃圾”設計了新的原料:一種用玉米加工而成的塑料。這樣一來,只要稍微加熱,這些新材料紙杯或刀叉就會立刻分解掉,而不會像從前一樣,長久地留在草叢里,或漂在池塘上。
Ecco是亞特蘭大一家頗受人歡迎的餐館。它吸引顧客的地方除了菜單,還因為一項與眾不同的環保策略。這家餐館的服務生從不會把客人吃剩的食物丟進垃圾桶里。取而代之的方法是,他們準備了一只容量為18升的大提桶,用來集中收集這些飯桌上的垃圾。當提桶裝滿了之后,服務生會把提桶拿到一個專門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生活垃圾將經過一番發酵處理,變成混合肥料,甚至直接被轉化為土壤。
使用更環保的合成材料,或者尋找更適合的回收方式,黃石公園和Ecco的故事被看作“零垃圾”運動的兩項實例;不過據此就認為“零垃圾”運動就是一場對廢品回收所作的細枝末節的改造,那么你錯了。《紐約時報》在提到這項運動時說,它也影響了很多其他行業,比如本田公司。本田在北美擁有很多制造工廠,因為“零垃圾”運動的影響,本田至少有8家公司開始調整生產模式,徹底解決了廢料回收的問題。
“這項運動正在橫掃美國,從某種邊緣化的行為方式變成主流。”最近,《紐約時報》在提到“零垃圾”運動時稱。在美國,很多人相信,這項運動可以推動城市垃圾的減少,直至讓垃圾從人們的生活里完全消失。
一個改造垃圾的聯盟
必須盡可能地減少垃圾。這個理念已在全世界成為共識,然而做起來并不容易。正因如此,當“零垃圾”運動開始聲稱,它的目標是將城市垃圾的數量減少到“零”時,它被看作是一種過于理想主義的嘗試。
堅信“零垃圾”理念的人不這么看,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必然,因為這項運動并不是某種幻想的產物,而是由一些事實推進的。
最直接的事情是,垃圾回收公司的人發覺,現在要想弄一張垃圾填埋許可證實在是太困難了。不僅是市區,即使在鄉村,獲得許可證也越來越難。“沒有人希望自家的院落挨著一座垃圾填埋場。”喬恩·約翰遜說。他分管美國環保署的物料部門,在美國東南部,“零垃圾”運動由他領導并推動。“既然填埋地那么稀缺,我們就要注意,不要把那些不該填埋的東西埋起來。”約翰遜說。
什么是不該填埋的東西呢?按照約翰遜的觀點,所有可再利用的東西,都是不該填埋的。除掉這個部分,靠填埋才能處理掉的垃圾,就只剩下塑料泡沫了。于是“零垃圾”運動的目標變得簡單起來,那就是一方面完善廢品的回收程序,另一方面,尋找一種新材料,用來替代塑料制品。這樣一來,需要填埋的垃圾就會降低到一個很小的數量。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零垃圾”運動逐漸演變成為一種資源庫的集合。和很多環保倡議不同,這次的運動并不是由哪一個團體或環保組織發起并推動的,但是傳播這個運動理念的機構卻有很多。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和喬恩·約翰遜一樣,有著自己的職業領域,同時為了推廣“零垃圾”運動不遺余力。
現在這項運動不僅連接起消費者和企業,也將政府、科技研發組織納入進來。比如為了處理一次性餐具垃圾的問題,運動的倡導者就會設法找到了一家生物降解產品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免費為運動提供更環保的材料,然后研究所本身也成為“零垃圾”運動中的一員。接下來,他們會延伸自己的產品,將那種由玉米做成的塑料應用到更廣泛的范圍中去,比如購物袋和食品包裝。而像Ecco那樣的餐館,它則與同樣位于亞特蘭大的另外4 家餐館結成聯盟,來共同處理廚房垃圾回收的問題。
一座小島的榜樣
因為“零垃圾”運動的影響力,現在在一些聯盟之內,將廢品減少到零的嘗試已經初見成效。不過即使在聯盟內部,還是會有人對“零垃圾”的最終目標持保留態度。
斯蒂夫·西蒙是亞特蘭大“第五集團”組織的成員,正是這個集團聯合了包括Ecco 在內的5 家餐館,然后制定標準和方法,來幫助餐館實現“零垃圾”。“聯盟會共同努力,讓垃圾變少,但我不敢保證,這些餐館最終會成為完全不產生垃圾的地方,我覺得我們還處于一個試驗階段。”斯蒂夫說。
據美國環保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目前仍是產生垃圾的大國之一,平均每人每天會傾倒大約2 千克的垃圾,其中大部分垃圾,最終都是被填埋的。
不過“零垃圾”運動的倡導者認為,在南塔克特島發生過的故事可以代表著“零垃圾”運動的未來。南塔克特島是位于馬薩諸塞州東南部的一個小島,人口不到1萬,面積僅為272.6平方公里。十年前,南塔克特島上的居民再也找不出一塊足夠大的垃圾填埋地,但如果要通過船運的方式,將這些垃圾帶回大陸進行填埋,處理垃圾的成本就會變得很高。于是小島不得不通過一項非常嚴格的垃圾政策。政策規定,一些物品將成為強制回收物品,其中不僅僅有常規的鋁制品、玻璃和紙,還新增了輪胎、電池和家用電器。
“從那以后,將這些垃圾送到當地的回收中心,并分類放好,就成為居民自覺會做的事了。”吉姆·蘭塔烏斯基說。他在這個島上住了38年,現在是這個島上“非營利性保護基金會”的執行理事。
現在,南塔克特島上的居民仍會像10年前那樣,把垃圾送去回收中心。在他們送去的所有垃圾中,需要被填埋的只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