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鐵——社會鐵素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
廢鋼鐵是一種傳統的稱法,實際上,在鋼鐵生產中,廢鋼鐵是與生鐵一樣不可缺少的主要鐵素原料。社會上的鋼鐵制品(如汽車、機器、家電等)經過使用、廢棄以后,可回收、加工成煉鋼所需要的鐵素爐料,連同鋼廠和各類制造廠(如汽車廠、機器制造廠、造船廠等)在生產環節中廢棄的鐵素物料(鋼廠內部廢鋼和制造過程產生的廢鋼)一起回爐煉鋼。所以,廢鋼鐵可以分為鋼廠內部廢鋼、加工制造過程的廢鋼和社會折舊廢鋼3種來源。廢鋼鐵資源的作用,實際上是一種載能的鐵素資源在社會生產中的循環有效應用。
在高爐-轉爐聯合企業的生產過程中,60%以上的能源消耗在鐵前階段,也就是從原料儲存、運輸、燒結、球團、焦化到高爐煉鐵過程中,同時,還有大量的水和石灰石等物料的消耗。而廢鋼鐵則只需收集、運輸、加工、分類后,就可以入爐。由此可見,利用廢鋼鐵對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都有功效。
2000年以來的10年間,我國累計煉鋼消耗掉廢鋼鐵約5.6億噸,按10年累計鋼產量33.1億噸計算,廢鋼比約為16.9%。與國際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相比,比例雖不高,但廢鋼利用的總量不小。在消耗的廢鋼鐵中,鋼廠內部生產環節產生的廢鋼累計達2.1億噸(其中還有一部分邊角次材外銷),鋼廠自產廢鋼的生產率在1999年為10.23%,2001年降至8.83%,2009年僅為5.35%。10年來,廢鋼鐵產生率相對減少約50%,這是好現象,說明鋼廠的連鑄比不斷提高,軋鋼成材率相應提高,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相對增加。
制造加工過程廢鋼和社會折舊廢鋼從2000年的1788萬噸到2009年的4580萬噸,10年間增加了2.56倍,累計產生量約為3.3億噸,占消耗總量的59%。此外,進口廢鋼也從2000年的500萬噸增至2009年的1369萬噸,增長了2倍多,10年累計進口廢鋼量約為7800萬噸,占同期廢鋼消耗總量的14%。我國的鋼鐵產量從2000年到2009年增長了4.4倍,而廢鋼消耗只增加了2.8倍,每噸粗鋼的廢鋼消耗從2000年的227公斤降至2009年的146公斤。也就是說,廢鋼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低于粗鋼生產的增長速度。
從全球看,電爐鋼廠是廢鋼消耗的主要用戶,然而我國電爐鋼廠由于受到廢鋼供應不足和電價高的制約,發展速度比高爐-轉爐鋼廠慢。10年前我國電爐鋼產量占總鋼產量的17.6%,現在僅為10%左右(當然,這10年間電爐鋼的年產量也是較快增長的)。而美國2009年電爐鋼比已達58%左右。廢鋼的產生量取決于鋼鐵的積蓄量和粗鋼總產量,我國近10年鋼鐵積蓄量增長了近2.8倍,人均不到5噸,美國、日本都超過了人均30噸,所以我國廢鋼相對短缺的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更應重視廢鋼的循環利用,把有限的廢鋼資源有效地用于鋼鐵生產,其經濟、社會意義很大。
大力推進廢鋼鐵產業化進程,適應我國鋼鐵工業持續發展和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需要
當前國家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強調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通過經濟、環境、社會再調整,以尋找最佳路徑來實現經濟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鋼鐵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化結構調整,推進科技創新,在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方面有新的發展思路。其中,如何充分利用廢鋼資源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形成了一批新興的廢鋼鐵回收、加工物流配送企業。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統計,這些企業的規模一般在10萬噸以上,有的超過了100萬噸,具有現代化的管理和加工工藝、加工設備,廢鋼年總供給量已超過1000萬噸,并且正在形成一個規范、有活力的產業體系。從廢鋼的回收,到按一定標準加工成鋼廠所需的合格爐料,并合理配送給鋼廠,這個體系出現了產業化、產品化、區域化的趨勢,正在逐步形成一個與區域鋼鐵生產配套發展的新產業。鋼廠的廢鋼供應在數量、渠道、質量上都得到一定的保障,對鋼廠多用廢鋼和節能減排起到了積極作用。
依靠廢鋼鐵的產業化,推進廢鋼鐵加工利用的科技進步,促進企業管理、行業管理的升級,有利于我國鋼鐵生產的健康發展。依靠廢鋼鐵的產品化,廢鋼鐵產業能按照煉鋼生產的需要,提供有嚴格標準的、按等級和規格劃分的合格爐料。依靠廢鋼配送中心的區域化,實現廢鋼鐵的物流合理化,及時供應,降低物流成本;穩定供需渠道,減少資源的浪費和避免不合理流向,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總之,通過產業化,廢鋼鐵利用不僅可以由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傳統的回收單位向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與鋼鐵工業實現同步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鋼鐵企業對廢鋼鐵資源的循環利用,大有可為。
對廢鋼鐵產業振興的建議:
在未來鋼鐵工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重視發展短流程
到目前為止,全球年產鋼量為12億噸~13億噸,其中有超過1/3的鋼是“短流程”生產出來的。隨著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由于“短流程”煉鋼在節能和減排方面的優勢,隨著我國廢鋼產生量不斷增加的趨勢,適時、適度地發展“短流程”鋼廠勢在必行。也希望國家對利用廢鋼鐵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勵多用廢鋼、少用生鐵,鼓勵多進口廢鋼,相應減少鐵礦石進口。
加快廢鋼鐵產業化進程
廢鋼鐵的回收、儲存、運輸、加工、配送等各個環節和廢鋼的質量、規格都直接影響著鋼鐵生產的節能、減排的指標和成本支出,因此,建議在一些先期建起來的廢鋼鐵加工配送企業的基礎上,由有關協會做好協調、統籌工作,協助政府做好產業聚集和區域化分工的規劃。最好能把一些骨干、大型的廢鋼鐵加工配送企業與鋼廠有機結合起來,可起到穩定市場、保證質量的作用,達到廢鋼物流的優化配置。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支持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開展行業協調、統籌工作,對規范、達標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給予適當的財稅優惠,并在環保規范的前提下,適度放寬拆解的許可(拆車、拆船、拆電器等)和進口廢鋼的許可。
提高廢鋼鐵加工企業的集中度,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促進科技進步,有利于政府政策上的管控,從而提升廢鋼產業的整體水平。
建議持續地開展廢鋼鐵資源的調查分析、預測研究
鋼鐵工業在制定各項生產和節能減排等經濟技術指標時,需要掌握原料的供應情況和工藝路線的發展趨勢等基礎資料。摸清我國社會廢鋼存量的家底及其折舊過程,應該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項目,希望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這項工作最好由幾個與廢鋼鐵相關的協會聯手立題,共同開展調查研究,并由國家相關部門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和支持。
大力開發海外資源
我國的廢鋼資源回收總量(包括進口廢鋼在內)現已達到每年1億噸左右的水平,但仍占鋼產量的不到1/5。而美國每年產生的廢鋼已接近鋼鐵的生產量,自給有余,還可以出口。
對于廢鋼進口,既要有相對寬松的進口政策,鼓勵廢鋼進口,又要提高廢鋼進口企業的集中度,克服分散、無序進口的局面,避免國內廢鋼企業之間的內部惡性競爭、哄抬價格,理順廢鋼進口渠道,規范進口管理。
另外,一些大的廢鋼用戶和廢鋼加工配送企業也應該走出去,到廢鋼資源富裕的國家和地區,以合作或投資的方式,建立海外廢鋼收購、加工企業。總之,要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國際廢鋼鐵資源,為我國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提供原料支撐。
(本文系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2010中國廢鋼論壇上的演講,原載于《中國冶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