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青是唐山4200多名孤兒的其中一員;他撿過破爛、打過豬草、賣過冰棍;他賣過早點、做過豆腐、養過豬、做過廢鋼生意;他以個人資產130億元在民營鋼鐵企業中排行第二,被人們譽為“鋼鐵大王”。
他,就是被網民評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家”張祥青 。
2008年5月18日晚,在中宣部等部委聯合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天津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夫婦捐款3000萬元。在主持人現場采訪時,張祥青當即表示,作為1100萬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萬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至此,張祥青夫婦在本次抗震救災中累計捐款1億元。面對贊譽,張祥青說:“我是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孤兒,至今還能回想起解放軍為我們救助建房、分發救災物資的情景,他們每天天亮來、天黑走,不吃一口我們的食物。我們現在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援災區建設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作為劫后余生的幸運兒,是什么支撐著張祥青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孤兒成了赫赫有名的中國“鋼鐵大王”和胡潤榜上第45位的富豪?
地震中的孤兒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大地震。住在唐山豐南區胥各莊的7歲的張祥青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毀掉了幸福的家。
被哥哥姐姐從瓦礫中扒出來時,不諳世事的張祥青被嚇壞了。他發現,舉目望去,已經沒有站立著的房屋,沒有聲音,只有零星的一些人半裸著呆立在屋頂上,更可怕的是,黑暗的天空開始下起了雨。
張祥青只得哭著找媽媽。但是,他的母親和五哥卻被廢墟掩埋,離開人世。當時被砸成重傷的父親也因傷勢過重而逝去。年幼的張祥青和幸存下來的其他哥哥姐姐都成了孤兒。
在大姐大哥的撫養下,張祥青漸漸長大了。但失去父母的庇護,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貧苦。為了生計,小時候,張祥青撿過破爛、打過豬草、賣過冰棍……為的是自己掙錢上學。但,初中畢業后他還是輟學了。
15歲那年,他受政府的照顧,進入當地一家鐵廠,成為廠里年齡最小的學徒工。
第一次站在煉鐵爐旁,迎著熱浪,張祥青看著紅紅的鐵水,出神地笑了,他幻想著自己的未來也像這鐵水一樣紅火。不過,他沒想到這鐵水真的會成就他的夢想,改變他的人生。
苦難中發家
1989年,張祥青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和同鄉張榮華結婚了。為了生計,小倆口做起了賣早點小本生意。因為沒有經驗,他和妻子一起南下,輾轉找老師傅學習做豆腐的經驗,然后回去創業。
賣早點、做豆腐是個辛苦活,夫妻倆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起來準備:生爐子、磨豆腐、每天還用豆腐渣喂豬,一天下來,沒有半點停歇的功夫。日子雖苦,但倆人都任勞任怨,省吃儉用地攢錢。兩年下來,夫妻倆有了一點積蓄。
1991年底,夫妻倆把所有積蓄和借來的錢投入到舊鋼鐵,做起了廢鋼生意。但由于沒有經驗不懂市場,第一筆生意賠得血本無歸。
朋友勸他立即收手,否則越賠越多,而債主也怕他沒有償還能力,不斷催債。可從小經歷苦難的張祥青卻并不氣餒,他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廢舊鋼鐵有市場,堅持下去我一定能成功。”看到丈夫不甘心,張榮華也充滿信心,雖然又要從頭再來,但她認為,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埋怨過丈夫,她相信倆人相互激勵、支持,沒有做不了的事。
也許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周圍的人,1992年初,在同行朋友的熱心幫助下,夫妻倆的廢鋼鐵生意有了起色,而當年就盈利幾十萬元。
1994年,張祥青成立了唐山順達冶金原料廠。1998年,張祥青、張榮華利用做廢鋼的優勢,租下了一個倒閉的集體鋼鐵企業,成立了豐南冀發特種鋼材有限公司。1999年10月,他們又在灤南租賃了一家擁有高爐、轉爐的倒閉企業,成立了現在的唐山市合利鋼鐵廠。
實現創業夢想
在天津,張祥青開始了一次人生飛躍,“天津是我們夫妻的福地。”張祥青表示。他對鋼鐵創業的夢想在那里得到升華。談及當年極富傳奇色彩的創業,曾在豐南榮成鋼材公司工作的張延生仍記憶猶新。
當年張祥青聽說天津津南有家鋼鐵廠瀕臨倒閉后,就帶著公司的7個骨干到天津考察辦廠。“當年并購天津這家倒閉鋼廠是個投資2.8億元的大項目,張總用了四天就簽了合同,一個月恢復生產,速度驚人。”張延生表示。
他們來到天津,發現眾多設備都已銹跡斑斑,根本無法使用。站在鋼鐵廠中央,抬眼望去,廠區內到處都是蘆葦和水坑,更為糟糕的是,一些村民毫無顧忌地在廠子里抓野兔,放牲畜。花2.8億元投資這樣一個地方,大家都不由地為張總捏把汗。
看到大家有疑慮,張祥青開始了他的“洗腦”工作:“雖然這個廠子條件差些,但天津市是港口城市,運輸便利,從長遠考慮投資環境比在唐山好。”他還分析,天津有天鋼和大無縫鋼管廠,需要大量鐵,但天津鐵廠遠在涉縣,這種有鋼無鐵的局面給企業提供了潛在市場。最終,他“洗腦”成功,所有人都全身心投入到重建工作。
2001年4月28日,張祥青下了很大的賭注,把唐山兩個鋼鐵廠的全部利潤6000萬元投入到天津廠區,進行修建。5月1日,掛牌成立天津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5月28日,第一臺高爐點火生產,停產多年的鋼廠在一個月時間內死而復生。
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筆大業務是和天鋼的合作。當時天鋼是從山西進鐵,自己提煉,成本很高。而張祥青則提出,可以把熔好的鐵水直接送到天鋼的煉鋼爐。這個不可思議的提議雖然得到了天鋼領導的肯定,但卻讓他們置疑。因為他們都知道運送鐵水非常危險,不過,當一罐鐵水順利倒入煉鋼爐,天鋼隨即和他們建立起了長期合作關系。不久,大無縫鋼管廠也主動找到他們要合作業務。
為了節省成本,張祥青學習寶鋼經驗,利用天津港口的優勢從國外進口鐵礦石。2003年初,國際鐵礦價格低迷,澳大利亞一家鐵礦企業礦石滯銷,張祥青主動聯系他們并達成了合作協議。自此,澳大利亞的鐵礦企業每年給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鐵礦石原料400萬噸,總計達4000萬噸,合同案值200億元。公司不但節省了成本,也讓國外公司起死回生。
經過在天津7年多的創業發展,2007年,張祥青登上胡潤鋼鐵財富榜,以個人資產130億元在民營鋼鐵行業中排全國第二位,被人們譽為“鋼鐵大王”。
富甲一方 兼濟天下
聽說弟弟為災區捐出1億元,在豐南的哥哥張祥文一點也沒感到意外。他表示:“那是應該的,我們都是唐山地震孤兒,有能力了,就應該回報社會。”張祥文還說弟弟是個“有心人”,自創業以來,以個人或企業的名義,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環保事業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計達3850多萬元。
據悉,致富后,他首先為家鄉唐山豐南胥各莊養老院捐款20多萬元。
在唐山豐南區有一條煤河,2002年,煤河改造,張祥青捐資230多萬元治河修橋。為了感謝他對家鄉的幫助,當地人把兩座新建的橋用張祥青夫婦的名字命名,分別為 “榮華橋”和“祥青橋”。
此外,他還倡導成立了豐南慈善協會,被網民選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家”。
2003年,非典期間,張祥青捐款100多萬元。2004年,為救一個患腎病的職工,他帶頭捐款為病人募集30余萬元換腎。
2006年,他被中華慈善(下轉54頁)(上接53頁)總會授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并獲得“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稱號。
2007年,張祥青捐款40萬元定向資助天津52名自強貧困孩子。2008年初南方雪災捐款300萬元……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他在一片瓦礫中幸運地活下來。32年后的汶川8.0級大地震再次震痛了他的心,他知道8.0級意味著什么。
2008年5月13日早晨,張祥青和妻子打開電視看到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的消息,和妻子張榮華商量后,張祥青馬上開了一個董事會電話會議,通知公司財務立刻準備1000萬元,他要在上午親自捐到天津的慈善部門。“這個時候救災需要錢,一定要快。”當天上午9點多,張祥青就把捐款送到了市紅十字會。
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柴樹滿經理說,張總雖然是個企業家,也是個慈善家,經常捐錢助困,但一次捐出1000萬元這還是第一次,一些員工當時還不理解:有必要一下捐這么多嗎?但張祥青告訴他們,對于這樣大的地震,災區肯定需要大量援助,我們應該盡力多為抗災出些力量,更何況他自己當年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
為災難中的人們竭盡全力、知恩圖報,這就是具有“唐山孤兒”和“鋼鐵大王”雙重身份的張祥青的處事法則。
張祥青檔案
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現任天津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市勞動模范,唐山市人大代表,《中國環境報》常務理事,津南區慈善協會副會長。1989年,張祥青開始創業,他靠賣早點、做豆腐、養豬等家庭副業積累了一定的積蓄。1991年,張祥青開始做廢鋼生意,進入鋼鐵行業。早在2005年,天津市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銷售額就達154億,成為津南區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