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橹最新亚洲地址在线播放/狠狠色 综合色区/极品丝袜高跟91极品系列/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天天潔環保網
 
造紙術的發明
 
來源:中國廢舊物資網        發稿時間:2010-07-02 11:00:55        發稿編輯:幻境
  中國歷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階段。迄今已五千年以上。在此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祖先為了幫助記憶、記錄經驗、留傳、著書立說等需要,采用過許多天然原料或經過加工的材料作為記事、書寫所用。古書記載過的方法或經考古發現有實物者就有:結繩記事、甲骨鏤刻、石鼓碑碣、簡牘縑帛等。

  在以上早期的記事材料中,使用最廣的是簡牘和縑帛,尤其是簡牘。簡牘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其中簡以竹簡,牘以木牘為多。把字寫在狹長的竹片或木條上叫做竹簡或木簡;寫在較寬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牘或木牘。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記載:“竹生于山,木長于林,截竹為簡,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斷木為槧,柝之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所記即為此物。

  縑帛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可以裁剪、縫制衣服,也能寫字繪畫。與簡牘相比,它柔軟光滑,易于運筆和舒卷,又不像竹簡那么笨重、易于散亂。但縑帛的價格昂貴,不可能被普及推廣。

  蔡倫是漢和帝時的中常侍兼尚方令,掌管制造宮廷用品。《蔡倫傳》記載,他“有才學,盡力敦慎,……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秘,為后世法。”說明他具備發明創造的個人素質與研制植物纖維紙的物質條件。又說他“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暴體田野”說明他經常去民間考察漚麻、煮葛、紡織等生產經驗,并潛心研究,加深和積累了對植物原料與纖維性能的認識。他順從社會之需要,合乎眾人之期望,經長期努力研制,終于在公元105年(東漢元興元年),利用破魚網、舊布頭、麻頭及樹皮制成了書寫用紙。

  關于蔡倫發明了造紙的史實,我國二十五代史之三《后漢書》有著明確的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候紙。”其他古書上還記載了蔡倫造紙的工藝方法,如《博物志》中說:“蔡倫煮樹皮 以造紙”,“蔡倫始搗故魚網造紙”,《后漢書集解》稱:“蔡倫挫搗故布網抄作紙”。這里的挫、煮、搗、鈔,相當于現在的切料、蒸煮、打漿、抄紙等主要造紙工序。“造意”、“始搗”有首先發明之意,說明蔡倫首先以破布、魚網和韌皮植物的莖皮為原料,制造出可用于書寫的植物纖維紙。蔡倫造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造工藝仍為當今世界所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