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后,全國熱播的3D電影《阿凡達》向觀眾描述了一個低碳的世界:潘多拉星球上只有礦物元素“unobtanium”(被形容為一類礦石的總稱,罕見的常溫超導體)。在這個星球上,土著居民那美人睡在吊床上,騎著一種類似于雕的動物出行,穿著簡單的樹皮。在這里,看不到高爐和鋼鐵,也不存在碳排放。
而我們是生活在地球上,并且我國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碳減排形勢嚴峻。面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問題,我國提出了“到2020年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碳目標。作為節能減排重點行業之首的鋼鐵工業,無疑將在其中擔當主要角色。從生產源頭考慮,優化原料結構,合理采用鐵礦石,增大載能、環保的廢鋼鐵原料的使用比例,是我國鋼鐵工業實現低碳生產的重要途徑。2月2日召開的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廢鋼加工配送工作會,即探討了進一步落實我國對工業碳減排的要求,加快廢鋼鐵加工配送行業發展,早日實現鋼鐵企業精料入爐、多用廢鋼的目標,減少碳排放。
鋼鐵生產原料結構亟須優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在1月14日召開的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工業能耗占到全國總能耗的70%左右。從我國經濟結構和工業發展現狀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轉變工業發展方式,難點在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出路也在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同時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工業”,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是主要抓手。
資料顯示,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水泥綜合能耗比發達國家高10%~30%,有色金屬、廢鋼鐵再生利用量僅為20%左右。由于歷史等綜合原因,我國鋼鐵生產目前仍以煉鐵-煉鋼的全流程為主,形成了以鐵礦石、焦炭為主的鋼鐵生產原料結構,大量消耗原生鐵礦石、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在煉鋼生產中,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燒結、焦化、煉鐵等工序,占煉鋼能耗總量的60%以上。雖然近年來我國鋼鐵企業實施了一系列鐵前工序減排降污與資源綜合利用的工程,投資巨大,成效顯著,但其生產流程固有特點所造成的高能耗、高污染,使全行業在低碳時代不可避免地面臨更多的挑戰。從鋼鐵生產的源頭上促進碳減排,加快原料結構的優化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
廢鋼鐵作為煉鋼原料,可以替代鐵礦石,減少對我國原生礦的開采使用,增加資源儲備。按當前行業平均水平測算,每多用1噸廢鋼,可少用1.7噸精礦粉,減少4.3噸原生鐵礦石的開采。而且,廢鋼鐵作為載能資源,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與使用鐵礦石比較,用廢鋼直接煉鋼可節約能源60%、節水40%,減少排放廢氣86%、廢水76%、廢渣72%。
由于我國鋼鐵工業迅猛發展的時間不長,廢鋼鐵社會積蓄量仍處于較低水平,社會對鋼材需求不均衡導致的鋼材報廢期超過正常的8年~30年等原因,導致我國廢鋼鐵供應一直處于資源偏緊的狀態。而且,我國用電成本較高,也阻礙了鋼鐵企業大規模采用電爐煉鋼的步伐。目前一些大中型鋼鐵企業和近年來成立的中小型企業建有多個電爐煉鋼,對廢鋼鐵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產粗鋼5.6784億噸。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測算,根據近年來國內平均噸鋼消耗廢鋼水平,2009年我國廢鋼消耗總量約在8300萬噸左右,較2008年消耗總量7200萬噸大幅增加;廢鋼單耗約為146公斤/噸鋼,比2008年的144公斤/噸鋼有所提高,但近年來總的趨勢是下降,反映了我國鋼鐵總產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鋼鐵企業采用廢鋼煉鋼比例的增長速度。除國內社會和企業自產廢鋼外,2009年我國進口廢鋼1369萬噸,創下近年來進口量新高。可以說,目前我國鋼鐵生產用廢鋼比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與國際平均水平40%~50%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廢鋼鐵產業迎來發展絕好時期
隨著煉鋼對純凈廢鋼的要求越來越高,鋼鐵企業實施“精料入爐”日益迫切。為積極推進廢鋼鐵供需銜接,提高集約化加工配送、經營水平,提高廢鋼鐵加工質量,從2005年以來,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借鑒國外經驗,在國內倡導和組織建立了一批鋼鐵企業與廢鋼鐵回收加工企業密切結合的廢鋼加工配送中心體系,截至目前已授牌成立5家廢鋼加工示范基地,年加工配送能力在20萬噸以上的專業化廢鋼加工配送公司達到15家。在2009年我國消耗的8300萬噸廢鋼中,有1000萬噸廢鋼是這些配送企業供應的。
在此次廢鋼加工配送工作會上,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鎮武提出,在全球低碳時代,我國廢鋼鐵產業發展既迎來機遇,也肩負著更為艱巨的資源供應任務。此次工信部提出,鋼鐵、有色、水泥等行業要加快循環經濟建設,加快廢鋼的回收利用是鋼鐵工業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我國要加快廢鋼鐵供需體制改革,通過建立廢鋼加工配送中心,在全國合理布點,建設園區,使得廢鋼加工配送真正形成一個產業,制訂標準、等級,打造“精品廢鋼”、“優質廢鋼”。在2010年和“十二五”期間,還將加強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和鋼鐵企業的銜接工作,鼓勵鋼企多用廢鋼。
廢鋼鐵產業對于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受到重視。2009年底,國家環保部頒布了《進口廢鋼鐵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試行》,提出進口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可以申請進口廢鋼鐵加工利用。這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達標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擁有進口廢鋼鐵資質,加大我國廢鋼供應量,增加資源儲備,緩解鐵礦石供應壓力。
該協會秘書長閆啟平介紹,為配合環保部的規定,引導廢鋼加工配送企業提升水平,中廢協及時制訂了《廢鋼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準入標準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對加工配送企業的規模、裝備技術、環保等方面都劃定了標準,對全行業專業化廢鋼鐵加工配送公司實行分級管理,即一般廢鋼加工配送公司、廢鋼加工配送中心和廢鋼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并在環保方面提出了嚴格要求,如《辦法》第九條規定,中心要有較完善的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料場要安裝或配備有放射性檢測設備,噪音、揚塵、廢水、廢渣等污染排放必須達到地方標準,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殘余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或準備通過環境保護體系認證;第十條規定,要有一定的再生資源綜合處理能力,避免二次污染。而更高一級——廢鋼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準入標準,對環境和二次污染防治有著更為嚴格的規定。
據了解,在我國已有廢鋼加工配送基地中,如豐立集團的星豐金屬資源公司基地,現有規模、環保、裝備水平均已遠遠超過上述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優于國家標準,較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該協會表示,在加強管理的同時,還將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對廢鋼鐵加工基地的政策扶持。如減免所得稅,實施進口補貼,扶持報廢汽車回收,對項目用地、建設資金等有關節能減排與綜合利用方面優惠政策;配備專家隊伍,向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促進全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的快速提升。同時,借鑒我國在進口鐵礦石方面的經驗,我國廢鋼鐵產業將以這些廢鋼加工配送中心為核心企業,組建國際化跨國公司,逐步建立統一對外的聯合采購機制,擴大廢鋼鐵進口,增加資源儲備。
從2010年開始,我國廢鋼鐵產業將在廢鋼交易上加強創新,在促進傳統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利用電子商務市場。南寧(中國-東盟)商品交易所華東區總經理江戰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廢鋼電子商務的交易方式,并認為,廢鋼中遠期電子交易具有發現價格的功能,有利于促進陽光交易,同時可分散交割,降低交易成本,是傳統廢鋼交易市場的有益補充。
結 語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指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相當長時期內,能源總需求將繼續擴大,工業碳排放仍將增加。工業領域減排將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在進一步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中,要切實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重點研究尾礦、赤泥、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廢渣的資源化利用,提高綜合利用率。機電產品再制造和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兩個輪子。據了解,2009年前3個季度,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已達到64.3%,提前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
有理由相信,在低碳時代日益真切地來到我們身邊之際,廢鋼鐵在鋼鐵生產中的重要性將更為凸顯。加大廢鋼使用比例,不僅保護環境、促進鋼鐵工業碳減排,也實現了鋼企用戶、廢鋼加工配送行業的共贏。而對于廢鋼加工配送業而言,廢鋼鐵產業已迎來進一步發展的絕好時期,有前瞻眼光、有競爭力的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將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引領中國廢鋼鐵產業走向更為輝煌的未來。
有低碳的夢,就有低碳的未來。希望中國鋼鐵工業早日圓了低碳夢。(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