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長青的德國機床行業。從1958-2008年德國機床行業的產值從9.23億到133億歐元增長了13倍,除了東西德合并后的三年出現較大的衰退,德國機床行業五十年穩步增長,目前是產值第二大國和出口第一大國,過去十年在全球份額一直保持在20%-25%。
20世紀30年代德國機床行業的一次飛躍。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德國機床持有量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二,而金屬加工業從業人數是美國的四分之三。之后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美國工業陷于衰退,而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之后大力發展工業和軍事,使得其機床持有量在三十年代末激增50%超過美國,成為機床持有量最大的國家。
20世紀50年代德國經濟高速增長,奠定了機床行業發展的經濟基礎。
1950-1960十年間德國GDP增長了三分之二,而工業產值更是驚人的增長了1.5倍,此外德國就業人數從1380萬增至1980萬,而失業率也從10.3%降至1.2%,締造了德國歷史上的“經濟奇跡”。
德國在數控機床三個發展階段中的地位。德國第一臺數控機床產生于1957年,數控機床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電腦微機的引進,電腦數控技術(CNC)的發明為標志,德國美國在這次CNC技術浪潮中遠落后于日本。戰略上的失利使德國和美國機床市場份額逐漸下降,而日本機床競爭力的崛起使其成為全球機床產量最大的國家。
德國機床行業競爭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擁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發展均衡發展,金屬切削機床和成形機床協調發展,產值都在全球排名第二,下游市場需求結構也趨于平衡;德國擁有最尖端制造技術、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優質的產品;中型制造企業是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德國工人階級地位較高;產品附加值和效率不斷提高。此外,德國人嚴謹的民族個性和嚴格遵守程序的做事風格,以及深入人心的質量文化,是德國產品保持一貫高質量的深層原因。
近十年中兩次經濟衰退對德國機床行業的影響。2001年9.11事件后,德國機床行業經過兩年的負增長,在2004年重新進入增長通道。此次金融危機對德國機床行業影響較大,09年上半年機床訂單同比下降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機床作為制造業的中游,復蘇會晚于其他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