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斷經 原因:原紗質量,漿紗質量,綜筘保養,經紗上機張力,工藝參數選擇,車間溫度控制不當。
2.筘痕 布面上出現經向的直線條紋即為筘痕。主要原因:筘齒內排列不均勻,筘齒變形。次要因素:經紗絞頭,綜框變形導致綜絲不能自由游動。
3.雙緯和百腳 緯紗在布邊外斷頭,梭子帶著紗尾飛行,出梭口時,被梭口夾住織入布邊,又繼續引緯,對于平紋織物這會產生缺緯或雙緯織疵,對于斜紋織物則稱為百腳疵點。梭子從開關側投向換梭側時,如有斷緯,須待梭子回到開關側時,緯紗叉才起關車作用,這是織口內缺一根緯紗,會形成雙緯或百腳織疵。
4.脫緯 原因:投梭力過大,使梭子回跳過大;緯紗卷繞過松;緯管上紗圈之間摩擦力太小等都會造成緯紗退繞量過多,在織物表面形成緯圈。
5.云織 織物表面局部稀密不勻,形似云斑狀的疵點稱為云織,嚴重時在織物表面呈現稀疏方眼。送經機構發生故障,使送經量不勻;卷取機構失靈,使卷取時快時慢,都會產生云織。
6.緯縮 緯紗織入織物時呈扭結狀,或織物表面出現緯圈,均稱為緯縮。緯紗捻度過大,緯紗給濕不足,開口不清,張力不足,梭子回跳過大,都會產生緯縮。對于噴氣織機,開口不清或在緯紗出口側引緯力不足是產生緯縮的主要原因。
7.鋸齒邊 布邊對著織物的外觀,染整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著重要影響。緯紗退繞不順利,張力忽大忽小,使得布邊內卷,最容易產生鋸齒邊。織軸上機不良,邊部經紗張力不勻,使布邊不平整,同樣會產生鋸齒邊。
8.方眼 平紋織物布面呈現網針孔狀的現象稱為方眼。后梁過低,開口時間過遲,打緯前后上下層經紗張力相近,在與緯紗交織時,部分經紗不能測向移動,便會產生方眼。
9.跳花 跳紗 星形跳花 三根及三根以上的經紗或緯紗脫離組織,并列的跳過緯紗或經紗而浮于織物表面的稱為跳花。一根和兩根經紗或緯紗,跳過三根及以上的緯紗或經紗的稱為跳紗。一根經紗或緯紗,跳過二根至四根緯紗或經紗,且形成星點狀疵點的稱為星形跳花,簡稱星跳。這三種疵點統稱為三跳織疵。主要是由于開口不清,或開口,引緯時間配合不當所致。斷經不停車,斷經會與相鄰經紗糾纏而造成開口不清,吊綜不當,投梭時間過早過遲,皮結,眼孔,皮圈,制梭等裝置不良,會使梭子飛行不正常,產生三跳織疵。
10.軋梭(結頭) 軋梭時,由于經紗保護裝置失靈,而造成大量斷經,形成密集的結頭,這種疵點不能修復,必須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軋梭的產生。同時要正確調整經紗保護裝置和織機剎車制動裝置。
11.經縮 經紗片紗張力不勻,部分經紗松弛;經紗張力調整不當,使部分經紗以松弛狀態織入布內,呈毛圈狀。輕者稱為經縮波紋,重者稱為經縮浪紋。經縮有局部性,間歇性和連續性三種情況。
12.幅寬或匹長超過標準值 筘號選擇不當,緯紗實際縮率與設計值出入過大,會引起織物幅寬的變化;車間溫濕度調節不良,會使織物幅寬及匹長有較大的變化。對于一般產品,濕度過高,布幅變窄,匹長增加;濕度過低,則結果相反。經紗上機張力過大,易使布幅變窄,匹長增加;經紗張力過小,則結果相反。
13.稀密路織疵 稀密路織疵絕大多數是由于開關車及拆怪壞布造成的。根本原因是開車時織口位子的變動。另外由于種種原因,是緯紗在織物中排列不均勻,也會產生稀密路疵點。鋼筘的松動,經紗張力不勻,擋車工操作不當,均有可能造成稀密路疵點。稀密路疵點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辦法來消除,只有控制降低的辦法如下:
(1)緯紗斷頭停車時不空緯。
(2)采用停送停卷裝置。
(3)變動后梁位置。
(4)采用織物加壓輥。
(5)使用電子送經裝置,送經卷曲聯動。
(6)利用電磁剎車與制動。
(7)使用固定鋼筘。
(8)在織機上加裝織口定位裝置。
(9)采用梭子監控。
(10)提高打緯機構的加工精度。
(11)在主電動機與主軸之間增設高速軸。
(12)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