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軋染的前后色差的產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是放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以下就前后色差產生的原因,提出一些我的想法,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討。
1. 頭尾色差的概念:是指染色物由布頭端至布尾端呈連續(xù)式的濃度變化致使顏色變異的狀態(tài)。
2. 產生頭尾色差的主要原因: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的選擇吸收所引起。
3. 頭尾色差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前深后淺,我們通常稱為頭尾色差;另一種是前淺后深,我們稱反頭尾色差。
4. 頭尾色差的產生原因:過程是色澤的強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太高的直接性或擴散性非常快的染料造成的,染料分子非常簡單的活性染料,尤其在染淺色時更容易表現出來。造成前深后淺色差的原因是由于親和力大的染料引起織物在染浴中吸收染料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因而產生徑軋輥軋下來的染液回到染槽時的染液的染料濃度低于初始軋槽內的染料濃度,從而造成染色物先深后淺現象。
5. 反頭尾色差的產生原因:過程是色澤的強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固著力不足或擴散性低的活性染料,引起織物在軋槽內優(yōu)先吸收水使軋回染料的濃度,濃于初始濃度,造成染色的色澤逐漸變深,這種現象特別是染深濃色時會遇到,一般如大分子低擴散的染料或用印花型母體染料時產生。
6. 活性染料的軋染方式對軋染前后色差也有一定的影響,兩相法和一浴法由于染液的pH值的變化引起染料的直接性發(fā)生不同,也是產生前后差異的一個原因
7. 另外,不同原料的吸水性對染料的上染也有影響,譬如粘膠纖維的吸水性比棉纖維強,所以染液中的水先向粘膠纖維側移動,且隨時間的經過,浸軋浴的染料濃度則會較濃,此種傾向于使用疏水性的還原染料,進行浸軋?zhí)幚頃r有極為明顯的現象產生。
8. 對活性染料浸軋浴中加入小蘇打、碳酸鈉等堿劑做浸軋?zhí)幚頃r,由于堿劑發(fā)生鹽的功能,染料的直接性較無堿劑為高,且染料比水先被選擇性吸收,隨著浸軋時間的經過,其染浴的染料濃度有降低的傾向。
9.染料的補充液濃度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這是解決前后色差的實際操作方法。而如何調整是擺在染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