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橹最新亚洲地址在线播放/狠狠色 综合色区/极品丝袜高跟91极品系列/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天天潔環保網
 
我國紡織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來源:全球紡織網        發稿時間:2010-04-23 13:36:38        發稿編輯:幻境
  全球紡織網4月20日訊 一年前,紡織等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為我國紡織工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實現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而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大考”中,紡織行業對以科技創新振興產業有了深刻的感悟。

  調整振興引導行業主流

  “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紡織行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又為我國紡織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紡織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對紡織行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延愷在今年春季面料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產業振興的目標,即調整市場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調整振興規劃在將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的同時,特別強調了科技創新對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了紡織工業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尤其是提到加快技術進步,淘汰落后產能,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形象地將其比喻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數據看,今年1~2月我國紡織行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實現投資2187197萬元,同比增長23.26%,增速較2009年全年水平(13.86%)提高9.40個百分點。其中江蘇省投資增長最為突出,其次為安徽、山東、浙江、江西、河南等省。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資增長最快的為內蒙古、天津、黑龍江、安徽等省市區,增幅分別為513.64%、159.00%、154.79%和81.65%。數據表明,在行業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內生動力驅動下,在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紡織業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紡織業投資持續增長,區域布局顯著變化,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但長期以來中國產品主要是貼牌出口。由于品牌和營銷網絡沒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加工企業獲得的附加值在國際價值鏈中只占20%左右。這說明中國紡織工業轉變增長方式要有兩個著力點,即提高科學技術和品牌的貢獻率。特別是在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中,中國紡織企業目睹了具有科技實力的成長型企業較強的抗危機能力和危機修復能力,這些優秀企業在危機影響下仍然實現了良好的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那些能夠對抗危機并實現良性發展的紡織企業具有一個共性,就是始終將科技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并能夠找準提高科技貢獻率的著力點。這些成功企業大都將科技發展的著力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即大幅度提高先進裝備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研發投入的力度,大幅度提高員工隊伍素質。這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條件,缺一不可。

  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2009年是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國化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最大的一年,這既是產業的要求,更是市場競爭的結果。2009年,化纖業一共淘汰137.2萬噸落后產能,力度前所未有。以聚酯行業為例,目前新上項目至少要達到日產900噸,這將使企業能耗水平下降20%,綜合成本下降15%。技術進步還使我國化纖產品差別化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

  淘汰落后產能后,資本并未離開紡織行業,而是轉向發展先進生產力。“一噸竹纖維比普通棉漿纖維能多賣5000到6000元,成本低2000多元;一噸碳纖維則能增加利潤20萬元。”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進軍介紹道。

  在節能減排方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認為,科技創新為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紡織行業“十一五”總體降耗和環保指標預計可順利完成。

  在調整振興規劃的指導下,2009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如果說調整結構是中國紡織行業應對危機的主要任務,那么科技創新則貫穿于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可以肯定,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將是一個創新能力提高和技術進步對行業發展作用越來越顯著的過程。

  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在談到高新技術的作用時說:“我們生產的羊絨面料是目前所有發達國家,包括意大利都做不出來的。100%的羊絨,每米只有180克重。這種產品過去很難紡到80支,現在我們通過技術創新紡到120支,比原來輕了1/3。”這就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紡紗技術。該技術不僅可應用于棉、麻、毛、絲的紡紗,實現超高支紗線的紡制,而且使以前難以利用的原料成為紡織原料,具有資源充分利用、縮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等優點。

  目前,環境資源約束增強、要素成本上升、品牌建設滯后等深層次矛盾是制約我國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因此,紡織行業必須要發揮科技創新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的積極作用。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認為,紡織企業調整振興的目標最終要落實在科技創新這一點上。以往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需求,但今后科技創新可能將變成企業生存和競爭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