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2010年1月22日
世界產能增長集中于亞洲
2008年全球PC總產能約為398.0萬t/a。世界前五位PC生產商及其產能分別為:拜耳120萬t/a、薩比克105.5萬t/a、帝人42萬t/a、陶氏化學37.15萬t/a、三菱瓦斯/三菱化學30.2萬t/a,其產能合計占世界PC總產能的84.2%。2008年世界PC生產商產能統計見表1。
預計未來幾年全球PC產能年均增速約為3.4%,2013年將達到471萬t/a,且新建裝置主要集中在亞洲。2008~2013年世界主要PC新增裝置產能統計見表2。
表1 2008年世界PC生產商及產能統計 萬t/a
國家及地區 |
生產商 |
產能 |
備注 |
美國 |
拜耳 |
26.0 |
界面縮聚工藝 |
|
陶氏化學 |
10.9 |
界面縮聚工藝 |
|
薩比克 |
53.0 |
界面縮聚工藝 |
巴西 |
Policarbonatos do Brasil S.A |
1.5 |
界面縮聚工藝 |
德國 |
拜耳 |
33.0 |
界面縮聚工藝 |
|
陶氏化學 |
15.5 |
界面縮聚工藝 |
荷蘭 |
薩比克 |
22.0 |
界面縮聚工藝 |
西班牙 |
薩比克 |
26.0 |
非光氣工藝 |
比利時 |
拜耳 |
24.0 |
界面縮聚工藝 |
伊朗 |
PCCI |
2.5 |
|
日本 |
出光石油化學 |
5.0 |
界面縮聚工藝 |
|
住友-陶氏化學 |
5.5 |
界面縮聚工藝 |
|
GE日本公司 |
4.5 |
非光氣工藝 |
|
帝人化成 |
12.0 |
界面縮聚工藝 |
|
三菱化學 |
4.0 |
界面縮聚工藝 |
|
三菱瓦斯化學 |
9.5 |
界面縮聚工藝 |
韓國 |
LG-陶氏化學 |
16.0 |
界面縮聚工藝 |
|
SanYang |
11.0 |
日本三菱化學技術 |
中國臺灣 |
奇美/旭化成 |
14.0 |
非光氣工藝 |
|
臺塑/出光 |
17.5 |
界面縮聚工藝 |
泰國 |
拜耳 |
27.0 |
界面縮聚工藝 |
泰國PC |
16.0 |
三菱瓦斯化學技術 |
|
新加坡 |
帝人化成 |
20.0 |
界面縮聚工藝 |
中國大陸 |
帝人化成 |
10.0 |
界面縮聚工藝 |
|
拜耳 |
10.0 |
|
其他 |
|
1.6 |
|
總計 |
|
398.0 |
|
表2 2008~2013年世界主要PC新增裝置產能統計 萬t/a
公司名稱 |
國家 |
產能 |
計劃投產時間 |
Kayan |
沙特 |
26.0 |
2011年 |
Kazanorgsintez |
俄羅斯 |
6.5 |
2010年 |
Zarya |
俄羅斯 |
6.5 |
2010年 |
拜耳 |
中國 |
10.0擴至20.0 |
2008年底(未投產) |
帝人化成 |
中國 |
10.0擴至16.0 |
2009年 |
三菱化學 |
日本 |
4.0擴至8.0 |
2010年 |
三菱瓦斯 |
中國 |
8.0 |
2010年 |
第一毛織 |
韓國 |
6.5 |
2010年 |
韓國湖南石化 |
韓國 |
6.5 |
2010年 |
國內產能快速擴張 市場前景相對樂觀
2004年以前,我國PC僅有小規模生產,生產技術落后,品牌少,產品供需缺口很大,主要依賴進口。2005年以來,隨著拜耳、帝人等跨國公司陸續在國內投資興建PC項目,我國PC產能快速增長。2006年拜耳在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建設PC裝置,一期工程10萬t/a項目已于當年投產,二期工程將生產規模擴大到20萬t/a,原計劃于2008年底投產,受經濟危機影響延后,該工程是全球最大的PC項目之一。日本帝人化成公司繼2005年在我國嘉興投產5萬t/a PC裝置后又于2006年底將產能增至10萬t/a,同時該公司在嘉興新建的第三條6萬t/a生產線計劃于2009年投產。2008年我國PC產能達到21.6萬t/a,產量約為20萬t。
由于市場需求旺盛,我國PC進口逐年增長,2008年達到101.7萬t,預計近幾年我國PC市場還將以進口為主。巨大的市場缺口吸引眾多境內外公司在我國投資興建PC項目。
跨國公司方面,三菱瓦斯化學公司計劃在上海漕涇建設8萬t/a PC裝置,預計2011年投產;三菱化學公司與燕山石化也準備合資建設產能6萬t/a的 PC裝置。
國內企業投資PC項目方面,中國藍星28萬t/a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銅陵金泰化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3000 t/a 非光氣 PC項目建設已啟動,該項目完全符合國家提倡的綠色工程產業化方向;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熱潮中,撫順也制定了建設PC生產基地的計劃;唐山市南堡開發區計劃采用連續法融熔酯交換縮聚法工藝,建設6萬t/a的PC項目;四川省綿陽5萬t/a PC項目已經正式動工建設,一期工程生產能力為 1萬t/a;蘭煉化工總廠計劃投資15.4億元建設10萬t/a PC裝置。
近年來我國PC市場消費快速增長,電子/電氣、建筑和光盤行業已經成為PC需求增長最快的領域,表觀消費量由2005年的62萬t增加到2008年的約97萬t,年均需求增長率達到15.8%。預計2008~2012年我國PC的年均需求增長率約為13%,2012年我國PC需求量將達到157.5萬t,占世界總需求量的32%。2005~2012年我國PC相關統計及預測見表3。
我國PC板材主要用于建筑工業,近年來商業建筑及民用建筑愈來愈多的用到PC,尤其是2008年奧運場館等設施的建設,大量使用PC;包裝方面主要是一次性飲用水桶和食品容器,近年國內約有100家以上的企業都在生產以PC為原料的包裝產品;在汽車工業,PC目前主要用在小的部件上,如控制面板的加熱部件、打火器、輪胎罩等,但預計未來幾年,PC在高端汽車市場方面如汽車玻璃等會有一定的增長。
2008年全球經濟低迷,國內PC市場需求有所削弱,電子/電氣和光盤類產品的消費量有所減少,但在建筑方面,由于2008年奧運會體育場館的建設及2010年將要召開的世博會各種場館的建設,都要用到大量PC產品,所以我國PC市場總體來說比較樂觀。預計在未來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復蘇,PC在我國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表3 2005~2012年我國PC生產、消費統計及預測 萬t
|
產量 |
進口量 |
出口量 |
表觀消費量 |
2005 |
2.4 |
73.08 |
13.21 |
62.27 |
2006 |
7.1 |
89.93 |
18.54 |
78.49 |
2007 |
14.8 |
102.1 |
30.61 |
86.29 |
2008 |
22.8 |
101.7 |
27.86 |
96.64 |
2012E |
34.0 |
|
|
157.5 |
注:進出口數據為“初級形狀的PC”,不包括“PC板、片、膜等制品”。
全球經濟低迷 中國市場成為競爭焦點
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受部分下游領域需求萎縮、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因素影響,2008年后亞太地區不少PC廠家陸續采取降低負荷或停車措施以減輕壓力,整體市場開工率下降至70%左右,一向順暢的PC發展之路開始走向坎坷。如日本出光興產公司2009年1月19日宣布,已將其在日本千葉的4.7萬t/a PC裝置產量削減20%。2008年第四季度拜耳材料科技業務遭受重創,2009年陸續關閉了總產能達30萬t/a的6套PC裝置。
2007年世界PC的消費量為353.0萬t,中國為86.3萬t。目前世界PC生產和消費結構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由以往的歐洲和北美市場,逐步向亞洲市場轉移,全球每年新增的產能基本上都被亞洲地區所吸收,亞洲地區已成為全球PC需求量最大的地區。2007年中國PC消費量占世界PC總消費量的24.4%。除美國外,西歐、日本、中國等主要消費市場仍以電子電氣為主。2007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PC消費結構及消費量統計見表4。
預計2012年全球PC需求量將達到492萬t,其中中國將達到157.5萬t,占全球總需求量的32%。美國2007~2012年的需求增長率為3.6%,西歐為3.3%,日本為0.4%,亞洲(除日本外)為8.7%,中國為12.8%。持續增長而缺口巨大的中國PC市場將成為全球PC生產商爭奪的焦點。
表4 2007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PC的消費結構及消費量 %
消費結構 |
美國 |
西歐 |
日本 |
中國 |
電子/電氣 |
17.7 |
29.7 |
27.2 |
29.0 |
光盤 |
19.5 |
25.0 |
14.4 |
22.5 |
玻璃、片材 |
15.2 |
22.7 |
21.8 |
20.5 |
交通運輸 |
21.0 |
14.2 |
17.0 |
8.0 |
其他 |
26.6 |
8.4 |
19.6 |
20.0 |
消費量/萬t |
52.0 |
64.0 |
31.2 |
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