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2010年1月22日
熔紡氨綸工藝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氨綸生產新技術,與干法氨綸相比具有投資少、投產周期短、生產流程簡單、產量高、成本低、無污染等優勢,成為各大廠商竟相研究、開發、投資的熱點。
截至2008年底,我國有熔紡氨綸生產企業36家,合計產能達2.21萬t/a(見表1),但行業整體開工率較低,熔紡氨綸切片完全依賴進口一直是影響國內熔紡氨綸生產的主要問題。目前,國外可生產熔紡氨綸切片的企業有7家:日本的鐘紡、日清紡、可樂麗、明星企業以及德國的巴斯夫、伊文達-菲瑟公司和美國的諾譽公司,國內所用氨綸切片一般以德國巴斯夫和美國諾譽公司的產品為主。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國產熔紡氨綸切片生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3年4月,錦州大邦化工有限公司1300t/a熔紡氨綸切片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在大連合成纖維研究所紡絲獲得成功,產品性能穩定,從此結束了我國熔紡氨綸切片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此后,國內相繼出現了改進氨綸切片生產裝置及氨綸切片應用方法的專利報道。在此基礎上吉林市賽諾斯化工有限公司建成4條1500t/a氨綸切片生產線,其中2條生產線于2005年9月投料試車成功;2008年10月,沈陽鴻祥塑膠制造有限公司1500t/a氨綸切片生產線投產,經國內多家氨綸企業生產使用后的單絲指標符合相應標準。但上述3個項目均因經濟、技術等原因未能商業運營。
2008年12月10日,南通華盛高聚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500t/a熔紡氨綸切片生產線試車成功。據悉,該公司將在未來2-3年內建成10條氨綸切片生產線,合計產能達到1.2萬t/a。
我國對熔紡氨綸紡絲設備及助劑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實效。熔紡氨綸企業正在等待行業景氣周期的到來以大顯身手,屆時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行業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技術相對落后、規模小的企業將面臨淘汰或被兼并的境域,同時,市場化的良性競爭必將推動我國熔紡氨綸生產技術不斷改進,差別化品種數量相應增加。
表1 2008年我國熔紡氨綸廠家產能統計 t/a
生產企業 |
產能 |
江蘇南黃海實業 |
3000 |
江蘇云菲 |
3000 |
浙江精輝 |
2000 |
海寧新高纖維 |
2000 |
保定天鵝 |
1500 |
大連合成纖維研究所 |
1000 |
中山新順特種纖維 |
1000 |
江蘇金祥 |
1000 |
汕頭美鑫紡織 |
700 |
海安宏發特種化纖廠 |
500 |
杭州藝鳴 |
500 |
張家港惠泰化纖 |
500 |
桐張長江 |
500 |
紹興阻燃 |
500 |
山東肥城 |
500 |
中山大涌 |
300 |
蠡縣德潤紡織 |
300 |
汕頭鴻湖紡織 |
300 |
汕頭新長信紡織 |
300 |
張家港昌源氨綸機械 |
300 |
蘇州偉麗 |
300 |
江蘇常熟氨綸廠 |
200 |
無錫宏鷹 |
200 |
深圳雅群 |
200 |
義烏金紫利紡織 |
200 |
海寧慶達 |
200 |
宜興華意 |
150 |
張家港匯豐 |
150 |
海寧星源 |
100 |
無錫長安 |
100 |
蘇州長泰 |
100 |
武進五洋 |
100 |
蘇州華偉 |
100 |
上海宇航 |
100 |
上虞化纖 |
100 |
蘇州塑化紡織 |
100 |
總計 |
2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