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今年木材進口趨勢和發展機會
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會長 朱光前
1.在節約的前提下,應提倡多使用木材及木制品。
現在有些糊涂觀念要澄清,一是認為現在世界木材越來越少,若干年后將無木材可用,二是應用木材有負罪感,好像用木材多了就破壞了環境生態,總想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其實,用科學發展觀研究問題,我們發現:
木材在重要原材料中,是唯一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轉變永不可再生的、污染環境的材料代替代替木材的思維定勢,以科學的發展觀看問題,在節約的前提下,提倡合理的多應用木材制品,對地球環境,對人類健康是有益的。做出這個判斷,一是基于有充足的森林資源保證,二是生產和使用木材有諸多優點。
1.1 世界木材資源,生長量大于采伐量,木材蓄積量逐年增長。根
據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世界森林蓄積量1990年為3770億平方米,2000年為3860億平方米,年均增長9億平方米,屬于可持續發展,完全可以滿足人類長期對木材的需求。
當然,世界森林資源消耗是不平衡的,工業發達國家(主要是寒
帶、溫帶林區)的森林資源是上生趨勢,10年間森林蓄積增長210億立米,發展中國家(熱帶雨林)是下降去趨勢,10年減少120億立米。但是,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熱帶雨林國家政府開始重視森林保護,加強森林管理,增加人工林種植,1990-2000年熱帶森林面積年均凈減少940萬公頃,減少速度慢于1980-1990年年均減少1300萬公頃。前景是樂觀的。
1.2 隨著木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木材消耗速度遠小于經濟發展
和人口增長速度。
1.3 中國自身木材資源前景良好。中國人工林面積5326萬公頃,
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28.7%。2002年啟動生豐產林工程,預計到2010年將建成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920萬公頃,每年可提供9670萬立方米,可支撐木漿生產能力1190萬噸,人造板生產能力13015萬立方米,提供大徑級材732萬立方米。規劃2015年,建成1333萬公頃速豐林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1.4億立方米,加上現有森林資源的采伐利用和部分進口,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1.4 應用木材有利于林業發展。不要把應用木材和保護森林對立起來,只要林業政策和管理得當,通過多應用木材,不僅不會破壞森林資源,由于市場的需求,反而促進造林事業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國內江蘇、廣東等省,通過發展木材工業促進林業發展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江蘇省80年代森林覆蓋率超過14%,其中蘇北地區超過30%)
1.5 應用木材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生產鋼鐵、水泥、塑料等產品要耗費大量能源,污染環境,如以木材加工單位能耗為1,則水泥為5,鋼為191,鋁為791;生產相同體積的鋼鐵,釋放出二氧化碳約5000kg,水泥釋放出二氧化碳約2500kg,而森林每生成1噸木材,不僅不釋放二氧化碳,反而可固定住二氧化碳約1470kg,還產生氧氣1070kg。
1.6 應用木材有利于節約礦產資源。地球上的礦產資源不可再生,而且儲量有限,鐵、銅、鋁、煤、石油等礦產資源,也不過僅夠開采一、二百年,而且我國已查明的158種礦產資源,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更要節約使用。木材不僅可以再生,而且回收便利,有利于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1.7 應用木材有利于人類健康。木材產品源于有生命的樹木制成,與人類環境友好,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據專家測定,居住在木結構房屋,有利于較快恢復疲勞,并可延長壽命。而且木結構建筑又節能、抗震、環保、能工廠化生產又便于維修等諸多優點。
1.8 國外某些輿論指責中國進口木材造成世界森林破壞是毫無根據的。是別有用心想阻礙中國木材工業發展。
由于近年來中國進口木材不斷增加,木制品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大,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其中一些國外組織別有用心地將中國木材進口的增長與國外的非法采伐相聯系,一時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帶動的對木材需求的迅速增長,正在對全球范圍的原始森林造成毀滅性的沖擊”的輿論甚囂塵上,一些激進的國際組織甚至聲稱“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盜伐木材銷贓那個地“是”木材黑洞”等等。顯然,這些論調將中國進口木材問題極端化,意在惡化中中國進口木材的國際環境,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國經濟,特別是木材共業形成國家競爭力制造障礙。
1.9 世界熱帶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家貧窮落后,缺乏管理,造成毀林開荒,擴展耕地和薪材。熱帶森林年消耗資源超過18億立方米,而用于商業開發的木材不到20%,其中用于出口的僅占商業木材的1/4,所以說,熱帶森林的商業開發,尤其是出口,對熱帶森林的破壞起到很小的作用,相反如果禁止這些國家出口木材,減少了外匯來源,使當地更為貧窮,將導致毀林更為嚴重。
2. 世界森林破壞主要在非洲和南美洲,1990-2000年非洲年平均減少526.2萬公頃,南美洲年平均減少371.1萬公頃,兩洲合計減少897.3萬公頃,占世界森林減少總量的95.5%,而中國從這兩洲進口的木材年僅300多萬立方米(原木材積),占兩洲工業木材產量2.6億立方米的1.2%左右。
2.1 世界熱帶森林破壞多的時期,中國并未大量進口木材,相反,中國進口木材增加期,恰恰是世界森林破壞減少期。1980-1990年世界森林年均減少1300萬公頃,1990-1995年年均減少1130萬公頃,1990-2000年年均減少940萬公頃。而1981-1990中國年均進口原木670萬立方米,而且是以美國花旗松為主;1995-2005年年均進口1480萬立方米,是以俄羅斯材為主,熱帶雨林破壞的責任不能落在中國頭上。
2.2 世界木材主要被發達國家消費,國際木業專家Tim Peck(英)指出,北美地區人均消耗量通常是世界平均消耗量的6-7倍,歐洲為2-3倍,其他地區的人均消耗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美國家具年消耗額750億元,占世界家具產值的38%。而人口只占世界的4.3%。中國有占世界20%的人口,家具消費額只有233億美元,只占世界家具產值的11.8%。
2.3 中國已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木材進口貿易的法律,包括《國際貿易法》、《海關法》、《野生動植物進出口許可證明》等,并且在木材貿易中遵守國際貿易準則和法律,不可能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木材貿易寄托在非法貿易商,所謂中國大部分進口木材是走私木材的論斷是沒有根據的。
解決熱帶雨林破壞問題,主要是要建立法律,加強管理,把林業采伐的利潤和造林掛起鉤來,溫帶發達國家大量采伐森林,森林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生長量超過采伐量,造成越采越多的可持續發展局面,中國近年來森林覆蓋快速增長,也是由于木材應用促進了林業發展。熱帶雨林地區,林木生長條件比溫帶好得多,如果調動了造林積極性,怎么會越采越少呢?簡單認為由于木材應用而破壞熱帶雨林的觀點是錯誤的。
木材是有生命的可再生的材料,人們天然的喜愛它,大到建筑,小到家具、飾品,給人們帶來了溫馨的享受。從戰略角度看,木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木材產業是可持續的常青產業;從戰術角度看,又要珍惜它,合理的科學的利用它,要隨時注意資源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斷地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