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橹最新亚洲地址在线播放/狠狠色 综合色区/极品丝袜高跟91极品系列/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天天潔環保網
 
天能突圍,新動力電池圓夢
 
來源:中國電子廢料網        發稿時間:2010-04-21 15:32:04        發稿編輯:幻境
  轉型升級走進春天

  3月26日,天能動力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會展中心與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簽屬戰略合作,天能將為奇瑞的電動車QQEV提供電池,奇瑞新能源總裁曾令鵬表示,今年QQEV的銷售目標為1萬輛以上,若達到這個目標,奇瑞在電動車的銷量將居全球第一。對于天能集團來說,這同樣是跨上新臺階的契機。

  天能精彩,憑著一顆奔騰的“心”――自主創新電動汽車用稀土納米硅膠動力電池已經產業化;年回收處理15 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的循環產業園年底也即將投產。

  2010年,位于長興的浙江天能集團就像當年的無錫尚德,作為一匹黑馬,迅速成為新能源產業舞臺上的明星。

  將電池使用成本拉下一半

  3月29日下午,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在辦公室給在場的每個人分糖:“我們長興有規矩,年后吃顆糖,一年甜到頭。”

  那天,對張天任來說,確實是個甜甜的日子。周五剛從香港和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簽約回來,周一開盤,天能股票就漲了16.2%,一天時間市值漲水9億。雖然只是數字,但這讓張天任心里感覺踏實。“一周上漲幅度超過30%,自從2007年香港上市后,沒碰到過。”

  今年江南雨水頻頻,望著窗外滴滴答答的小雨,張天任心里著急。“我們自主研發的稀土納米硅膠(硅晶)動力電池已經試驗完成,開始批量生產,一下雨,新廠房的建設進程就會減緩,生產線都已經訂好了。”

  對于張天任來說,遲一天完工,流逝的就是機會和財富。“很多人都來投訴,錢到賬幾個月了,貨還沒發。”張天任笑著說,去年一季度是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卻一直供不應求,“這樣的感覺很好”。

  電動汽車政策風聲不斷,國內外汽車廠蠢蠢欲動,除了鋰電池生產線,天能最新研發的稀土納米硅膠(硅晶)動力電池也正是沖著電動汽車而來。

  長興經濟開發區的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進廠區,3輛不同顏色的電動汽車正被一群客戶圍著試車,外形非常漂亮,使用也非常簡單。 

  “這輛車賣10萬,電池至少8萬,而且兩三年后就要更換電池,即使充電問題解決,這樣的價格也很難被市場接受,政府補貼一部分,也只是滿足一部分嘗試者。”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著。

  “稀土納米硅膠(硅晶)動力電池除了安全,最大優勢就是成本低,使用成本只有鋰電池的一半。”張天任說,只有電池價格降下來,電動汽車才有希望被市場接受。

  一年15萬噸廢電池變寶

  天能是國內最大的電動自行車電池生產企業,生產出去的電池多了,必須考慮如何回收。之前,天能通過各個經銷點把電池回收,委托有資質的廢電池加工企業處理,現在,張天任決定把產業鏈拉長,自己處理:“如果不回收,一年要多開采多少礦?做企業,只看到眼前注定不長遠”。

  長興經濟開發區城南工業功能區,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員工公寓和廠房已經動工,總占地858.60 畝,按原計劃,2010年完成主體廠房建設。如今,張天任已經等不及了:“國外的設備已經訂好,爭取年內能夠搬進去并調試完畢。”

  據了解,循環經濟產業園除了年回收處理15 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生產線,還將有一條年產600 萬KVAh 動力儲能用密封鉛酸蓄電池生產線。

  “到時廢舊電池從園區一個門進去,變成新電池從另個門出來,用全世界最先進的回收設備,回收率可以達到97%以上。”張天任說,之前國內的回收率只有90%左右,利國利民不說,這中間直接給天能降低成本將近10個點。

  “回收率高,而且比國內現有加工水平節省50%的能源,每處理一噸廢鉛,相差1000人民幣,無廢氣排放、即使是生產性用水也是循環利用。”張天任說。

  年處理15萬噸廢電池是個什么概念?

  天能是國內最大的電動車電池生產企業,2009年銷售的鉛酸電池差不多就是15萬噸。現在天能在全國有600多個分銷點、2萬多個網點,廢電池回收將成為“另一條腿”。

  “如果產能跟得上,今年天能的銷售將突破100億。”這是張天任的目標。

  浙企“圍攻”新能源車

  今年一開年,電動汽車行業就受到政策頻頻眷顧:

  據業內專家估計,按照2009年3月份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到2011年將“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此前,眾泰汽車將國內首款純電動汽車――眾泰2008EV率先推向市場,11.98萬的市場標價讓消費者觀望而不敢行動,為了先入為主,眾泰董事長吳建中不惜投入人力物力,以租賃方式,第一批將50輛電動汽車推入市場。眾泰汽車還與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在杭州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浙江永源汽車也不甘落后,今年初宣布與美國電動汽車領先企業ZAP達成合作協議,面向國內和全球銷售市場生產運動型多用途電動車、小汽車和其他電動汽車。

  國內電動自行車龍頭企業之一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年初表示公司已經有成品電動汽車,目前正在為商業化生產電動汽車做前期理論研究和技術準備。

  研究電動汽車近10年,萬向集團去年加入電動汽車用鋰電池生產行列……浙江企業進軍新能源車的腳步已經越來越緊。

  新能源產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浙江省經信委今年多了一個部門,叫轉型升級辦公室,新部門任務相當繁重。而新能源毫無懸念,必定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當化石能源的利用越來越受資源儲量與環境保護等制約時,開發可再生的太陽能、風能等綠色新能源,加快實現生產與應用的產業化,就是我們著眼‘十二五’發展目標、緩解能源緊缺和環保壓力的矛盾、構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任務。”省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說。

  近日,省政府出臺了《浙江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5%以上;新能源產業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年銷售收入100億元,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萬輛,并建立全國領先的核電數字化儀控系統生產基地。

  新能源離老百姓其實很近,電動汽車、節能家電,隨著能源價格越來越高,這些終端產品的市場不可估量,將成為最容易產生巨型企業的產業之一。

  “如果你錯過了中國快速工業化發展的機遇,那么第二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又來了。”一位企業家說,抓住結構轉型,抓住了未來經濟發展的命脈。